7月17日,一场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非遗宋锦发饰制作培训活动在笋岗职康温馨开启。此次活动得到了罗湖区笋岗街道志愿者联合会笋岗U站志愿者的大力支持,以非遗宋锦技艺为核心,聚焦发圈、发夹的制作教学,为残疾人搭建了一个传承文化、提升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老师授课
活动开始,培训教师详细讲解了宋锦的历史文化、工艺特点,宋锦,作为中国传统的丝织品,起源于宋代,与云锦、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让会员们对这一传统技艺有了初步的认知。随后,教师着重介绍了制作宋锦发饰所需的各类材料,包括发饰、底胚、宋锦布料、剪刀、针线等,还强调了操作规范的重要性,提醒会员们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会员及家属制作
在制作技巧环节,活动采用了“分步教学法”。教师首先进行了现场示范,从裁剪宋锦布料开始,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要点:“裁剪时要注意尺寸精准,边缘要整齐,这样才能保证发饰的美观。对于复杂的图案,可以先在布料上画出轮廓,再进行裁剪。”对于能力较弱的会员,志愿者们主动上前协助,帮助他们完成裁剪步骤;而对于能力较强的会员,教师则鼓励他们尝试运用针线进行精细缝合,让发圈、发夹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在缝合过程中,教师手把手地指导会员们如何握针、如何穿线、如何打结,每一个动作都娴熟而精准。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技巧,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直到会员们完全理解为止。对于能力较弱的会员,教师还提供了双面胶作为辅助工具,让他们通过粘合的方式使布料更加贴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会员们目不转睛地观看教师的示范,不时发出惊叹与赞叹,现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老师一对一教学
在教师和志愿者们的悉心帮助下,会员们纷纷拿起工具和材料,积极投入到创作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灵巧的双手小心翼翼地裁剪、缝合或粘合。有的会员选择了明黄与宝蓝搭配的宋锦布料,制作出尽显华丽大气的发圈;有的会员则青睐柔和的粉绿与淡紫组合,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氛围。在图案设计上,更是丰富多样,有可爱的猫咪、娇艳的花朵、皎洁的月亮,还有方形、椭圆形、爱心等几何形状。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会员们的耐心与投入。
笋岗街道志愿者帮助会员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宋锦发圈、发夹作品惊艳亮相。这些作品色彩绚丽夺目,图案栩栩如生,会员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此次非遗宋锦发圈、发夹制作培训活动意义深远。它不仅让残疾人掌握了非遗宋锦制作这一传统技艺,提升了他们的手工艺技能,更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拓宽了广阔渠道。随着会员们技能的日益精湛,他们制作出的精美宋锦发圈、发夹将有机会推向市场,让更多人欣赏到残疾人的艺术才华,让社会更加关注和尊重这个特殊群体,传递温暖与关爱。
职康综合服务部 供稿
行政部 编辑